太阳能还能造雪?邯郸鲲乐湾光热技术撑起近零碳度假区
发布者:Catherine | 来源:河北日报 | 0评论 | 290查看 | 2025-10-14 09:51:00    

9月24日,在邯郸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太阳能镜场中,47000多块槽式集热太阳镜随日转动。


室外,阳光明媚;室内,寒气逼人。9月24日,在邯郸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雪世界,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沙晴脚踏单板,从坡顶轻盈滑下。她说:“今年来了七八次。这里雪场大,雪质好,开车过来俩小时就到,性价比绝了。”


几步之外的水世界,则是另一番景象。一进门,温暖的水汽扑面而来,28℃至32℃的水域中,组合滑梯、空中漂流、造浪池等20多项水上设施错落分布。


四季皆可游,文娱新地标。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由邯郸建投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53亿元,占地面积900亩,包含水世界、雪世界、国际度假酒店等区域。这个与邯郸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一墙之隔的度假区,自去年7月初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38万人次。


令人惊奇的是,支撑园区健康运转的竟是头顶的那一轮太阳。


“我们做的,是向太阳借能量。”度假区能源中心负责人刘强说。项目创新引入“光热+”技术,通过高效集热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冷能、热能,园区内90%的能源来自新能源,实现了“阳光不浪费,能量天上来”。


能量转化的源头,藏在度假区的太阳能镜场中。


俯瞰镜场,47000多块槽式集热太阳镜组成了巨大的银色“向日葵方阵”,随日转动、追光而行。刘强说:“每一片集热镜都有一颗‘智慧大脑’,自动化追日系统能保证每片镜子最大程度吸收阳光。”


集热镜上方,一根手腕粗细的红色导管格外醒目。这正是能量传输的“主干道”。集热镜把太阳光折射到这根红色导管上,将管内的导热油加热到最高300℃,从而为导热系统烧出了一壶壶“烫油”。


通过度假区首创的光热能源三连供模式,这些承载着日光能量的导热油被分别输送进冷、热、冰三个机组。在地下站房内,白色管道输送冷源,红、橘、黄三色管道输送不同温度的热源,蓝色管道则专属冰源。能量在管道间流动、转化,完成从光到热、从热到冰的奇妙变身。


太阳能变热好说,咋还能变出冷气?不少游客向刘强提出疑问。


原来,高温导热油驱动机组运转,可制出低至-25℃的乙二醇溶液。这些低温液体经过板式换热器,一部分为雪世界源源不断地制冰、制雪,另一部分则被储存下来,以备阴天或夜晚使用。


更厉害的是集热系统的高效。刘强表示,与传统光伏发电相比,槽式光热技术省去光电转换环节,能源利用率达到60%至70%。据测算,太阳能镜场每年采集的热能相当于11万兆瓦时的电能,可替代1.5万吨燃煤,大幅降低碳排放。


当夕阳为太阳能镜场镀上金边,度假区内依旧热闹。这里用“光热+”技术打破季节壁垒,绘出一幅“近零碳”度假的绿色图景。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