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下达2025年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资金,泰州市的夏禾科技等3个项目入选,省财政经费资助金额达1500万元,同比增长200%。
在夏禾科技的千级无尘实验室里,研发工程师轻轻按下启动键,一片玻璃基板在真空腔体内开始沉积发光材料。几分钟后,显示屏亮起鲜艳而纯净的红色——这抹红色,标志着我国在高端OLED材料领域突破国外垄断。
“红光材料的纯度、色域和寿命是行业的三大技术瓶颈。”夏禾科技研发部负责人黄维洲介绍,他们通过独创的混合氯桥合成技术,成功开发出具有全球独创性的刚性平面结构材料,同步达到了BT.2020标准色度与高电流效率,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OLED产业的“红色难题”。
夏禾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且商业化量产GD、RD和PD材料的供应商。截至2024年底,企业已累计申请专利8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涵盖发光材料、p-dopant、主体材料、传输材料和OLED器件等技术领域。成功研发红光材料进一步奠定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夏禾科技的新材料半峰宽收窄12%、电流效率提升20%,寿命延长25%。这些核心指标意味着中国OLED材料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不只是夏禾科技,一大批企业正不断通过研发创新,实现科技“突围”,竞逐新产业新赛道。
甘肃阿克塞的戈壁滩上,朝阳映照在光热电站的吸热塔上,泛起耀眼的光芒。电站中,来自江苏飞跃泵业的熔盐泵平稳运行,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点亮千家万户。千里之外的生产车间,新的技术正在孕育。“温度要达到650℃,时间要维持12小时,这对材料和技术都是极大的挑战。”飞跃泵业总工严红彬指着正在组装的熔盐泵说。
在光热发电领域,熔盐泵被称为“心脏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我们的高温熔盐泵一直在往更高性能攀升,从400℃到450℃再到530℃。”严红彬说,目前飞跃的产品已经成功运用于多个重大项目,如首航节能敦煌10MW塔式电站、哈密50MW光热发电站、阿克塞50MW槽式熔盐光热电站等。
作为国内光热、石化和冶金行业熔盐泵细分赛道的冠军,飞跃泵业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单一的“泵”,而是向“储能系统集成”大步跨越。“从设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会让飞跃在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飞跃泵业相关负责人胥丽介绍。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将达到2亿元的销售收入,打破国外在超高温熔盐储热技术方面的垄断,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主要技术指标将超过美国新月沙丘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而亚泰物流也在攻克“主动保冷驱动的长效零泄漏液氢储运系统技术”,创新性突破绝热材料和系统设计、壳体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有望填补我国氢能储运环节的短板,打破国外在超低温储运装备领域的技术封锁。
“鼓励企业以技术创新抢占先机,本次入选省前沿计划的项目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前瞻性领域。”泰州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万芳说,预期将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前沿技术突破2个,授权知识产权15件,研发形成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等11项,制定技术标准5项,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6000万元。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离不开“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近年来,泰州市聚焦企业创新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集成体系,搭建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产业发展研讨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加大服务和支持力度,聚力打造更加高效、更为开放、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政府的支持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搭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桥梁。”胥丽表示,熔盐泵项目采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强强联手。企业联合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江苏大学分别攻关超高温熔盐介质、耐高温耐腐蚀特种金属材料、高效熔盐储罐及泵组系统关键技术、关键核心部件加工制造技术等。
截至目前,泰州市已拥有省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5家、瞪羚企业89家,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创新型企业矩阵,这些创新型企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