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德令哈的戈壁滩上,27135面巨型定日镜组成一片蔚蓝“海洋”,齐刷刷追逐太阳。这里就是中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
与常见光伏板不同,光热发电更具科技感。站在观景台上,可见数万面定日镜将阳光精准反射至260米高的吸热塔顶端,温度可达560℃以上。
“热量被熔盐吸收后,可储存7.5小时以上,”工程师介绍,“即使日落,储存的热能仍能持续发电。”这正是光热发电的最大优势——它不仅“看天吃饭”,更是“能源银行”,实现24小时稳定供电。
电站年发电量1.46亿度,可满足中小城市全年用电需求。环保效益显著:年节约标煤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1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电站采用全自主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中控室内,大屏实时监控上万面定日镜,整个电站只需少量人员运维。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光热发电这种兼具清洁与稳定特性的能源形式正迎来发展机遇。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可与光伏、风电互补,构建稳定清洁能源体系。
朝阳下,定日镜捕捉德令哈的第一缕阳光。储热罐中的热能将继续转化为电力,点亮万家灯火。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正因科技创新焕发新生,成为中国能源转型路上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