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的中广核新能源吉西100MW光热发电项目基建工程已全面完成,核心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将于今年12月正式并网发电。这一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光热发电技术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具有深远意义。
基建收官调试启动
据项目负责人赵雄介绍,项目当前已顺利完成汽轮机扣盖和厂用电系统受电验收,镜场近两万面定日镜全部安装就位,核心发电区土建与安装工程基本结束。“当前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设备试验与系统调试,即将进行化盐与熔盐注入工作,全力冲刺12月并网目标。”赵雄表示。
万镜追日熔盐储能
该项目采用塔式熔盐光热发电技术,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塔式熔盐电站。赵雄生动地解释了其工作原理:“全场19667面镜子,如同巨大的‘向日葵’,实时追踪太阳位置,将阳光反射至中央吸热塔。塔内的熔盐受热后,温度升至565摄氏度,储存于高温熔盐罐中。需发电时,高温熔盐释放热量,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他特别指出,该系统配置了40兆瓦熔盐电加热器,可在风电、光伏发电过剩时,将富余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有效平抑弃风弃光,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稳定电网绿色减排拉动经济
作为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项目之一,吉西光热电站兼具调峰、储能与基荷电源功能。赵雄介绍,其核心优势在于“电网友好性”:“光热机组启动迅速、出力平滑可控,能提供可靠的转动惯量与调频调压能力,是电网的‘稳定器’与‘调节器’。”
在环保与经济效益方面,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可等效减少标煤消耗5.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3.9万吨。预计年产值约2.02亿元,年税收约3500万元,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力。
高寒方案引领未来
作为东北地区首座光热电站,该项目在高纬度、严寒环境下形成的全套技术方案——涵盖镜场设计、防冻策略、材料选择与运维体系——为行业积累了宝贵数据。赵雄表示,这一成功实践,为我国在类似环境地区大规模开发“光热+”一体化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