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已成共识,苏州正抓紧制定双碳目标实施方案
发布者:admin | 1评论 | 4192查看 | 2021-07-01 15:45:40    

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共同主办的“2021国际能源变革对话”6月27日-29日在苏州召开。苏州市人民政府、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中国能源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承办的低碳城市建设分论坛29日同步举行。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道夫·吉仑在致辞中指出,“城市与气候变化越来越相关,因为城市拥有巨大的减排潜力。运输、建筑和工业等终端能源部门占全球减排潜力的近60%。释放这一潜力对于实现全球1.5摄氏度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在我国,能源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而能源消费总量的85%是城市能源消费。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夏勇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兑现,能源是主阵地,城市是主战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宜业、宜居的低碳城市,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亦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正在揭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全新篇章。低碳绿色,高度数字化与深度电气化,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的核心特征与最为重要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打造绿色低碳城市标杆苏州已先行


苏州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国际门户和先进制造业中心,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占比高,目前正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致力于打造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


苏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周伟强表示,苏州在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变革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苏州率先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


周伟强进一步介绍,苏州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一直积极引领、努力作为,2012年,苏州市积极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此后陆续发布苏州市低碳发展规划与苏州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白皮书,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推进低碳发展。


“过去10年,苏州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近40%;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大幅度提高,新能源节能环保产品成为支柱产业,空气优良天数全年占比超过84%。”周伟强说,苏州市目前正抓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方案,致力于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从会上了解到,作为中国首个致力于推动城市与能源协同发展、专注“城市+能源”复合研究的专业智库,在本次“国际能源变革对话”期间,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发布了苏州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成果,并分享了苏州市吴中区能源转型中长期战略研究与探讨、电网协同跨网互济——城市能源革命新路径等最新研究成果。


“‘十四五’期间,国网江苏电力将投资392亿元,携手政府共同打造智慧能源高效能的城市能源互联网,推动苏州城市能源供应、配置、消费、服务全过程低碳高效转型升级。”夏勇亦表示,届时将力争本地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9%,助力苏州单位GDP能耗下降17%,并通过电网数字化转型,建设基于能源云网的苏州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探索建立“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政企合作模式,建成多方参与、共赢共享、创新创业的能源互联网价值创造生态圈。


顶层规划解决方案渐行渐近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其今年3月发布的《世界能源转型展望》中指出,如果电力、供热以及建筑、交通和工业中的能源利用都实现脱碳,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与全球1.5摄氏度气候目标是可期的。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到2050,可再生能源须占到发电量的90%,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将占电力供应的60%以上。


“这种不断增长的具有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将需要一种整体创新的方法来增强电网的灵活性。由于采用了创新技术,城市在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已经演变。在我们最近的两份创新展望报告中——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和热能存储,讨论了更有效地管理城市能源系统中波动的可再生电能流入的新兴解决方案。我们即将发布关于‘城市行业耦合机会’的报告,将为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净零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提供更多的见解和方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道夫·吉仑说。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城市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需与低碳城市建设协同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层面的融合是当务之急。


“我们以苏州和雄安为起点样本城市,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持续探索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富有中国特色的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能源变革与低碳城市建设协同推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超前开展了江苏省13个地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与变革研究,初步建立了包括城市级、区县级、园区级、用户级在内的综合能源规划方法模型,逐步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的城市能源互联网规划、城市和园区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及能源变革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框架等系列产品。”李伟阳介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1人参与
@@4C7yS
e
2021-07-03 00:19:40
0
马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