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去煤化:德国也艰难
来源:eo南方能源观察 | 0评论 | 3605查看 | 2018-07-16 18:28:39    
       各国能源转型的路径不同,在部分国家看来能源转型也意味着去煤化,德国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即使作为环保先锋,对德国来说,从赖以生存发展的煤炭到清洁能源的转型也并非易事。

  煤炭是德国2017年能源相关碳排放的最大来源。褐煤和硬煤的发电量占德国电力生产的近37%,却占据电力行业80%以上的排放量,其中发电行业排放量约占德国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德国碳排放已经连续8年不降反升,其制定的2020年气候目标恐难实现。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分会的数据显示,如果关闭7吉瓦的老旧褐煤厂(2018年初德国煤电装机容量接近47吉瓦),并设定最低碳价,就有可能实现德国2020年的气候目标。因此,德国部分政党及外界纷纷呼吁德国尽快出台煤炭退出时间表,但多年以来,这一决议却迟迟未能出台。

  近期,笔者接连5天走访了德国煤矿大省北威州(North Rhine Westphalia)的城市与乡镇,愈发直观地感受到煤矿开采对地区经济和当地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不难看出,北威州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德国以及各大煤炭生产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缩影。

  位于西部的莱茵—鲁尔地区是德国重要的采煤区之一,这里曾经支撑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整个城市的经济都依赖于煤炭,现如今它却已不再是德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绿色计划更多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在鲁尔区,煤炭公司往往是当地最大的雇主,同时由于当地许多城市皆围绕化石能源组织基础设施和融资,去煤还将影响各环节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对更广泛的经济产生连锁效应。

  从数据来看,2016年德国褐煤行业直接就业约2万人,硬煤行业的直接就业有近1.2万人。但德国的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提供了大约34万人的工作岗位。即便如此,可再生行业的蓬勃发展却不一定能为那些目前在化石燃料领域拥有稳定收入的人提供工作机会。加之煤矿职工技能较为单一,鲁尔区现今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就业安置。

  根据计划,今年12月21日位于鲁尔区波特罗普(Bottrop)德国的最后一座硬煤煤矿即将退役,由于开采的经济性原因,届时硬煤将完全进口,但硬煤发电还将继续。据波特罗普市政发言人AndreasPlasken介绍,最后的硬煤煤矿关停将导致5000人失业,市政会为矿工转型提供培训,培训费用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同时,鲁尔区的几大主要城市如埃森市、波普特罗、杜伊斯堡等正在推进创新城市,希望引进新的经济增长极,不过即便如此,这些举措所带来的就业岗位也很难实现妥善的安置。

  与产业转型并行的改变还有恢复鲁尔区的景观。随着煤层被清空,土地会沉降,截止到目前,该地区土地已经沉没了约80英尺。为了恢复景观,矿业公司需要将地下水抽到整个地区,以保持地下水位低于现有矿井的水平。在这之前还必须先清除旧矿中所有受污染的水,对其进行处理,以防污染地下水。由于水处理也十分昂贵,政府每年要向矿业联合会提供2.2亿欧元的补贴用于煤矿废弃后的修复。

  另一方面,尽管硬煤开采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褐煤的开采在德国依旧争议不断。其中最重要的反对原因在于对矿区当地环境的破坏。为了修建新矿区,不少村庄需要迁移,而村庄的重新安置也是难解的问题。杜伊斯堡郊区的Keyenberg村就面临迁移危机,这里原本有950名居民,由于RWE在附近开矿征收农场,现在有约70人离开。大部分村民依旧在据理力争,并不希望搬离故土。据德国气候联盟区域煤炭政策负责人Antje Grothus介绍,像Kenyenberg这样正在消失的村落在德国不在少数。此外,由于褐煤开采不可避免地对森林也有破坏,露天煤矿附近的植被遭到砍伐,这也引起环保人士的反对,近年来为保护森林的示威游行频频出现。

  对德国来说,一个完整的煤炭退出机制不仅意味着放弃硬煤和褐煤的开采,还意味着关停所有燃煤发电,但是现在看来还道阻且长。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