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吟:电力市场加速进化下光热发电四大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者:xylona | 来源:CSPPLAZA | 0评论 | 301查看 | 2025-08-05 11:45:08    

近日,在浙江杭州盛大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光热大会暨CSPPLAZA年会中,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电力市场加速进化下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路径》,重点围绕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回顾、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进化和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路径等进行分享。


吴吟最终版203.png

图:吴吟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回顾


自本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历经三轮深化:


2002年,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启动厂网分开与竞价上网,初步构建了电力市场化体系框架;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推进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改革,建立输配电价机制并放开售电侧市场;


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促进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


吴吟表示,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以“渐进式突破”为特征,从打破垄断到绿电转型,逐步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能源治理体系【详见下图】


吴吟最终版507.png


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进化


2024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就电力行业改革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


吴吟最终版562.png


吴吟称,电力行业密集出台的文件,既是落实双碳目标积极行动,又是保障电力运行安全的具体措施;既是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又是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既是一场规则调整,又是相关主体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政策,有的偏宏观和方向性,有的侧重执行和可操作性,但大多都围绕一个主题——电力市场化,即运营好一个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电力市场。


吴吟强调,其中最重要的文件是今年2月9日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136号)。


吴吟最终版808.png


长期以来,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执行的是“燃煤标杆电价+财政补贴”的固定电价模式。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24年底,全国光伏与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4.0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2%。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企业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新能源发电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燃煤标杆电价。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吴吟表示,在此背景下出台该文件的目的有四


第一,推进新能源电力全面进入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激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运营效率。


第三,保持存量项目的政策衔接,稳定增量项目收益预期。


第四,完善电力市场体系,确保新能源发展规划目标实现。


吴吟详细阐释了136号文件中的重点机制——差价结算机制:存量项目在各省保障小时数范围内的电量为机制电量,执行机制价格(按现行价格政策执行),保障存量项目政策衔接;增量项目通过竞价,一定比例的电量(由各地按完成年度非水可再生能源权重需求确定)为机制电量,执行机制价格,稳定增量项目收益预期。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市场交易均价低于或高于机制电价的部分,由电网企业按规定开展差价结算。


吴吟表示,差价结算机制是在市场外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能够充分体现光热发电的市场价值。


那么企业如何贯彻落实136号文件?吴吟称需做到以下几点:


1.吃透文件精神。


2.加强市场调研。


3.提升技术水平。


4.优化项目管理。


5.推进多种经营。


6.加强风险防控。


光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光热发电凭借其长时储热与快速调峰能力,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低碳能源体系的关键调节力量。吴吟指出,站在电力市场化加速进化的重要节点,需要以科技创新破解成本困局,以管理创新提高效率效益,以模式创新抢占市场先机,以制度创新完善政策生态,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具体如下:


1.科技创新:突破低效率、高成本的困局


吴吟最终版1705.png


大力发展高效的集热技术、长时储热技术、熔盐——相变材料复合储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系统以及多能互补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


2.管理创新: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孪生:构建热电联产机组数字孪生模型,实时优化光热生产与发电出力。


智能化管理:应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调度,实现设备状态监测、能耗动态调控等。


人工智能的预测: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电网负荷与风光出力,动态调整储热/发电策略。


绿电溯源: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绿电来源,为光热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提供可信数据。


3.模式创新:促进各类要素融合发展


多能互补集成:与光伏、风电、储能等企业合作,打造“光热+新能源”联合体,提供冷、热、电、氢等综合能源服务,通过“光热发电+绿氢”耦合,生成绿证+绿氢等多种产品;


区域能源网络:建设分布式光热项目,对接城市供热管网或工业园区需求,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


用户侧服务延伸:面向工商业用户来推广我们的蒸汽梯级利用,面向居民开发智慧供热平台提升用户体验以及用能效率。


4.制度创新:构建政策友好型生态


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国家重点专项,支持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大型化等研发,特别是可持续开发的600度级特高温热泵技术等等。


建立补偿机制:对光热发电机组实行容量电价+调峰补偿组合机制。


深度绿电认证:将光热发电纳入绿电交易体系,对连续稳定运行超10小时的储能型光热电站颁发"深度绿电"认证,给予一定比例的溢价率上浮。


绿色金融支持:创新绿色信贷贴息机制,对光热发电项目贷款给予基准利率贴息,并试点光热资产REITs融资。


吴吟最后总结道:光热发电不是光伏的替补,而是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调节器。光热发电将以储热之“静”,平衡风光之“动”,在电力市场进化中重塑能源价值。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