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光热电站、低碳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
发布者:xylona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 0评论 | 2573查看 | 2022-09-26 10:32:02    

9月5日,巴彦淖尔记者专访了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能源局局长刘向阳和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贾永平。


访谈中,贾永平提到,巴彦淖尔作为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在320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量居全国前列。巴彦淖尔市现有有太阳能发电企业40家,已建成太阳能电站45个。巴彦淖尔市统筹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光热及储能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努力建成清洁能源和战略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在新能源领域亮点频现。


贾永平表示,要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好产业、选好企业,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依托乌拉特中旗10万千瓦光热发电国家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光热电站、低碳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光热、风电、光伏等装备制造业,实现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详细内容请见下文:


记者:能源不仅关乎日常生活,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让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让能源生产更加绿色低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市发改委在推动新能源发展方面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向阳:我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建基地、育集群、延链条,积极培育企业,强化龙头带动,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巴彦淖尔作为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年平均风速达每秒8米以上,风能稳定性好、无破坏性、开发价值高,年日照时数在320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量居全国前列。我市现有风电企业34家,已建成风电场37个;有太阳能发电企业40家,已建成太阳能电站45个;有装备制造企业7家。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电力总装机770.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42.2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70.4%;总发电量136.3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73.6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54%。目前,全市在建新能源项目规模为307万千瓦,其中,风电在建项目规模242万千瓦,光伏在建项目规模65万千瓦。我市统筹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光热及储能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努力建成清洁能源和战略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在新能源领域亮点频现。


记者: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下一步如何破解瓶颈制约,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向阳: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将布局建设包括黄河几字弯在内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自治区出台了推进风电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六个细则,市委、市政府也将建设清洁能源和战略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新能源产业年上缴税收6亿多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但也面临产业发展不充分、上下游链条不长、本地消纳能力不足、外送通道不畅等瓶颈制约。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立足我市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在建基地拓通道、育产业建集群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牵引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谋划风光资源开发布局、开发方式和开发进度,支持本地国有企业以独立开发、合伙开发、入股开发等方式参与新能源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效益,不再走资源“一让了之”的老路子。加快推进上海庙至山东160万千瓦风电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乌兰布和沙漠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外送基地早日开工。同时,紧盯华北、华中等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积极谋划和争取新的外送通道。


要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好产业、选好企业,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积极布局一批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等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促进全市主要用能行业多用绿电、降耗减碳。另一方面,依托乌拉特中旗10万千瓦光热发电国家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光热电站、低碳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光热、风电、光伏等装备制造业,实现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我们将抢抓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调整机遇,在做好乌拉特后旗太阳沟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在我市布局更大规模的抽水蓄能项目。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大力推广“光伏+”沙漠治理、矿山修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记者:我市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发展思路?


贾永平:首先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农畜产品加工、矿山冶金等传统产业是我市的优势所在,未来也仍将在我市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加快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升级这些传统产业。


比如说,我市农畜产品品质上乘,河套小麦与加拿大、乌克兰的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优质小麦,肉羊饲养量居自治区首位,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是其他产地的3~5倍,但农畜产品加工仍停留在粗加工、初加工阶段,小麦做成手延面,肉羊只是简单分割,番茄酱产量高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我们要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顺应健康消费趋势,加快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深加工产业,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的多次增值。


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取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四五”期间,我市新能源将步入“量质”齐升阶段,我们初步对新能源运维服务业做了匡算,到2025年,我市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亿元以上。我们要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新能源集中运维服务企业,把家门口产生的机会留给自己,带动现代服务业质效提升。


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从体量上看,重大项目个数比上年增加10个(2022年202个,2021年192个),年度计划投资增加40亿元(2022年267.3亿元,2021年227.2亿元),实现了数量和投资的“双增长”。从结构上看,产业项目比去年增加13个(2022年66个,2021年53个),年度计划投资增加近100亿元(2022年163.9亿元,2021年66.6亿元),实现了项目数量和投资的“双提升”。从进度上看,全市202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90亿元,同比增长52%。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实现了进度和强度的“双提速”。


记者:还有哪些工作是能让普通群众直接感受到改变、感受到幸福感提升的呢?


贾永平:要说最贴近群众的,那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和民生改善了。我们牵头起草了《全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养老方面,规划到2025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机构覆盖60%的乡镇、街道,基本形成“十五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急、助医等服务。托育方面,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2019年才起步,我市也尚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将积极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鼓励发展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社区托育点。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五高五新”发展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如既往地支持和保障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全市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