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李冶:下一步要从这四方面促进储能产业发展
发布者:admin | 来源:储能之声 | 0评论 | 2556查看 | 2021-04-16 09:08:22    

中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后,国家能源局对储能的发展愈加重视了。


4月14日,在“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1”上,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出席大会并发表开幕致辞。


他指出,储能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基础和技术基础,其规模化应用趋势已逐渐呈现。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的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5.6GW,其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27GW,仅2020年一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就达到了1.56GW。


这是中国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GW大关,是2019年同期的2.4倍。


与此同时,李冶还对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持续推动储能的相关工作和下一步重点开展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他表示,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开展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破解新型储能发展中存在的价格、市场等体制机制的约束,促进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以下为发言全文:


image.pn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今天又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授章建华局长的委派,我代表国家能源局对本次峰会和展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推动实现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高效融合互动中,储能是重要的支撑基础和技术基础。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和电力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提升,主流新型储能技术成本下降较快,规模化应用的趋势逐渐呈现。据有关行业联盟的统计,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了35.6GW,占全球的18.6%,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累计装机规模达到了3.27GW,占我国累计装机规模的9.2%。


仅2020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就达到了1.56GW,其中发电侧新能源配置储能应用占新增总装机规模的40%。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的趋势显现,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储热储氢等其他新型的储能研发应用也日益活跃。


国家能源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新型储能的发展,近年来持续推动储能的相关工作:


一是开展储能示范工作,组织在全国已投产电力储能工程(抽水蓄能除外)中,筛选了首批八个科技创新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涵盖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侧、用户侧、电网侧,配合常规火电参与辅助服务等主要的应用场景。


二是持续行业政策研究,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研究构建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储能协调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广泛听取行业的专家、企业、协会及联盟的意见,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研究。


三是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凝聚行业力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储能领域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参与主体最具代表性、运行机制最为开放的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涵盖基础通用、规划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检修设备及实验、安全环保、技术管理八个方面的储能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了六十余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


四是推动学科建设,我们会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推动了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国内首个储能专业,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要进一步促进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发展,为新型储能充分发挥系统作用,破除体制机制约束,还需要再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和规范管理流程,建立长期稳定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协调建设和调度运行等方面不断的努力。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宏观引导,组织开展新型储能十四五规划研究,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地方科学引导本地区新型储能的发展。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综合性政策研究,重点破解新型储能发展中存在的价格、市场等体制机制的约束,促进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三是推动试点示范,加强对首批八个科技创新试点示范项目的动态评估,促进示范成果的应用,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区域性的先行先试。


四是夯实发展基础,持续的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将储能纳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加以支持,依托储能标准化工作平台,积极推动完善储能标准体系,加快重点标准的制修订,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储能的学科建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