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 光热发电等新兴产业齐发力
来源:上海国资 | 0评论 | 5519查看 | 2013-05-15 14:33:00    
  继2011年重塑技术体系,2012年锻造“管理年”之后,中国装备制造巨头上海电气2013年将相当精力放在了新产业培育上。


  1月11日,在上海电气一年一度召开的干部大会上,其董事长徐建国和副董事长黄迪南不约而同地将“新产业”放到了突出位置上。

  据徐建国讲话透露, 2012年,在新产业发展方面,上海电气已确定了9个领域12个项目,目前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机器人产业已属成材阶段,已形成20亿元的产值规模;节能技术处理也已形成分别与三菱合资做工厂节能、与开利合资做空调节能、与施耐德合资做建筑节能的基本生产格局。而太阳能热发电、核电控制系统、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海水淡化则已进入育苗阶段,其中控制系统因为涉及安全,要和有成熟技术的跨国公司合作。钠硫电池刚走出实验室,尚处于种子阶段,产品还没做出来⋯⋯”

  徐建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上海电气投入布局的这些新产业,都蕴藏着新的机遇,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黄迪南则强调,上海电气要把新产业培育作为转型发展、拓展新空间、增强新优势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集团的人才、政策、资金要进一步向新产业聚焦,并启动风险投资业务,建立推进机制。“机器人、空冷等新产业2013年要力争销售超过40亿元。可以实现产业化的新项目,要加快合资进程;处于种子期的项目,则要探索更好的运作模式;已看好的要加强可行性研究,做好方案比选。”

  据《上海国资》观察,对于新产业,上海电气已探索经年,其间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但总体已俨然成局。

  持久探索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上海电气具有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提供现代装备综合服务的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销售收入始终位居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位。其能源装备核心业务占据70%左右,主导产品有1000MW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1000MW级核电机组,以及重型装备、输配电、电梯、印刷机械、机床等。可以说,上海电气对新产业的探索一直十分重视,从未间断过。

  核电设备是上海电气最早着力的新产业。1981年国家批准建设的中国首台自主设计制造的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其下属上海第一机床厂由机床制造转型创新、研发制造的。如今,该厂已从多年生产一套堆内构件,发展到一年8-10套,产能提升了几十倍;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8000余万元,增至2012年10.5亿元,占据了上海电气新产业的“三分天下”。

  而更为可观的是,后来居上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其2012年销售规模占据了新产业将近三分之二的天下。1997年,因缘际会,上海电气得以与日本发那科合资成立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过15年耕耘,目前这家公司在国内的销售收入已达20亿元,年售工业机器人4000台,稳居国内市场第一。

  进入本世纪,上海电气先后涉足光伏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行业。2002年11月,上海电气持股61.35%,与上海交大南洋股份(002212,股吧)有限公司、上海正隆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涉足太阳能硅材料、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等光伏领域。2006年9月,又注册成立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风电产业,引进德国1.25兆瓦技术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于第二年实现产业化,后又与另一家德国公司联合开发适合中国地区台风和低风速特点的2兆瓦机组,于2008年底进军海上风电,历时一年后自主研发成功3.6MW海上风电机组。

  加速布局

  在此前后,上海电气按照战略发展规划,全面加快布局新产业的步伐。经过积极、慎重的选择,将目光聚集于太阳能热发电、高压变频、海水淡化、节能技术(工厂节能、楼宇节能、空调节能)、化学储能、仪控系统、数字印刷领域,多方位探索新产业的发展路径。 其中,在节能技术领域,上海电气就与施耐德、三菱、开利分别组建了三家合资企业,且三家公司均于2011年“敲定”。

  2011年2月23日,上海电气与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签署《节能战略合作备忘录》,组建合资企业,建设示范基地。节能公司投资总额6800万元,上海电气持股51%,三菱电机持股49%,其核心业务为工厂节能,首个项目就是为上海重型机器厂进行节能示范改造,打造全国热加工领域的节能示范工厂。

  同年8月24日,上海电气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备忘录,次年2月正式签约成立建筑节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占比55%、施耐德电气占比45%。该公司将主要业务定位于政府办公楼宇、大型超市卖场、医院学校、宾馆和大型商务办公楼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及新建建筑的节能方案设计和相关工程业务的承包。集中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新经验,做建筑楼宇节能减排的推动者、领跑者。

  2011年10月10日,又与开利中国宣布合作成立屹创能源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中国市场提供以空调节能为主的建筑系统节能服务和解决方案。

  进入2012年,上海电气在新产业领域更是动作频频。

  2月8日,与美国斯必克公司以55:45的股比组建的上海电气斯必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提供技术领先的空冷系统和汽水分离再热器等电站设备。据该公司副总经理丁祥介绍,根据新出台的“三北干旱缺水地区新上火电机组必须是大型空冷机组”的产业政策,十二五期间的空冷机组将占新增火电机组总额的40%以上。

  3月28日,上海电气挂牌成立了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公司。实际上,上海电气2008年就参与并研制成功国内首套日产1.25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新公司开张不久就成功中标河北国华沧东电厂黄骅三期日产2.5万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这是目前国内自主设计开发的单机产水量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此前,该公司已成功中标印尼公主港、粤电惠来电厂和越南永新二期3个膜法海水淡化项目。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焱介绍,“目前国内接连出台的海水淡化政策,使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对于上述这些新产业,上海电气目前已经形成了培育工作机制。黄迪南表示,集团成立了专门推进机构,实行按里程碑节点管理新业务的工作模式和推进机制。

  有进有退

  在新产业领域的大力布局,意味着上海电气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在此过程中,上海电气进行的是动态微调、有进有退的产业发展战略,聚焦优势资源重点投入,而不是遍地开花。在策略上,就有退出、合资、并购等多种路径。

  对光伏产业,上海电气选择了退出。2008年,上海电气确立未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时,就把新能源领域重点放在了风电与核电,光伏太阳能被明确排除在外。公司希望退出太阳能板块的业务,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主营业务。当年12月29日,上海电气发布公告,将所持有的交大泰阳36%股权转让给江苏盐城东投,作价1.39亿元,并办理了产权交割手续。后因盐城东投未按合约支付第二期股权转让款9702万元,而致合同解除。2010年3月,上海电气再次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以不低于4900万元的价格出售交大泰阳14.72%的股权,仍以失败告终。直至当年12月20日,上海电气的努力才得以如愿。其所持有的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61.35%股权,通过公开挂牌网络竞价后转让给江苏金太阳电力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价款为1.63亿元。当日,双方正式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自此,上海电气退出了太阳能光伏产业。

  对轨道交通设备,上海电气则选择了与央企合资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原系上海电气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2月上海电气和中国北车共同签署了有关股权转让、增资及合资合同,中国北车取得上海轨发50%的股份。上海轨发亦藉此成为中国北车在南方的重要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发展空间豁然增大。

  而上海电气从上海金泰的退出更值得一提。2011年5月,上海电气与柳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其下属子公司持有的“上海金泰”公司51%股权售与柳工集团。受让完成后,柳工集团成为金泰公司大股东,持有51%股权,上海电气方面持有剩余49%的股权。

  始建于1921年的上海金泰是一家桩工机械及特殊地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