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放风:光热发电上网价格不应超过光伏
来源:中电报 | 0评论 | 4454查看 | 2011-02-02 16:44:00    
  于2010年10月20日正式启动招标的国内首个太阳能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50兆瓦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目前已进入递交标书阶段。

  一度积极参与该项目竞标的中海阳新能源电力公司总监胡磊告诉《新能源导刊》记者,所有参与竞标的企业都已于1月20日向国家能源局递交标书,预计3月份开标,最终中标结果也应该会在3月公布。

  “据我所知,参与此次竞标的企业并不是太多,可能也就4、5家,而且都是央企,国电、大唐、中广核这三家肯定会投,原来许多有兴趣的民企最终都放弃了,包括我们在内。”胡磊对《新能源导刊》记者表示。

  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此前国家能源局已经放出风声:光热发电上网价格不应超过光伏,最好在0.75元/千瓦时以下。

  政府企业落差大招标或将流产

  此次首轮太阳能光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巴拉贡创业区,电站规模为50兆瓦,建设周期为两年,项目总投资约为16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

  早在三年前,该项目就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 《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随后,德国太阳千年公司与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内蒙古施德普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国首个太阳能槽式热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工作。

  据胡磊介绍,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规模越大,每度电的成本越低。大的发电企业中标后,完全可以把这个50兆瓦项目作为将来1000兆瓦项目的一部分,先以低电价中标,其余的950兆瓦自己出资建设。

  尽管有这样美好的前景,但一直视光热发电为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中海阳却在递交标书的前一天,作出了放弃的决定。

  “主要是成本太高,投入太大,现在热发电许多技术问题都没有解决,光前期做科研,就需要几千万的投资,我们民营企业担不起这个风险。再等等看。”与中海阳有同样顾虑的几家民营企业,最终也放弃了竞标的打算。目前参与竞标的,就只剩下不多的几家“央”字号企业,这其中包括国电、大唐、中广核。

  孟宪淦在接受《新能源导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让民营企业望而却步的还有另一重原因,那就是此前国家能源局已通过不同渠道向业界放出风声,此次光热发电中标上网价格不应超过光伏,最好在0.75元/千瓦时以下。

  去年8月结束的国家第二批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中标结果为0.7288元/千瓦时~0.9907元/千瓦时。如果按照国家能源局释放的信号,那光热发电最终中标价已接近去年由中电投投出的0.7288元/千瓦时的光伏上网电价。

   “光热发电的成本非常高,据我所知,企业界对此次招标的期望值至少在2元/千瓦时以上,而政府定的基准线太低,两者落差如此之大,自然一些企业就不敢再进入了。我估计,这次招标有可能因为价格落差大和参与企业少而流产。当然,这不排除一些央企为获得项目而报出符合国家能源局意向的低价来。”孟宪淦对本刊记者表示。

  尚处于科研示范阶段不宜大规模发展

  从去年国务院出台的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及要“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到最近闭幕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 “‘十二五’期间要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适宜地区,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点建设”,不到半年的时间,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持续升温,大有与光伏发电并驾齐驱的意味。

  但在孟宪淦看来,现在远不到大规模发展的时候,甚至连此次开展的首轮特许权项目招标,都有点太早。

  “现在很多人看到西班牙、美国光热发电势头很好,心里着急,催着我国政府也赶紧把热发电做起来。但他们不知道,西方国家热发电已经做了好几十年,人家20年前就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管理运营都非常成熟。而我国连第一个试验示范工程都没有做出来。技术上,最核心的高温集热管目前我国还只是做出来一个样品,效果怎么样都不知道。”孟宪淦所说的第一个试验示范工程,就是北京延庆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站项目。

  该项目属于国家863计划科研示范项目,装机容量为1兆瓦,于2006年立项,2008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项目总投资1.2亿元,由中科院、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华电集团等单位联合攻关。

  据孟宪淦向《新能源导刊》记者透露,该项目建设了近3年,按计划本应于2010年交付验收,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消息。

  根据本刊记者的了解,目前该项目还处于调试阶段。

  “从这个项目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还完全不具备规模化发展光热电站的条件。

  首先,技术上完全不成熟,连试验示范工程都还处于磕磕碰碰阶段,别说推广应用了;而且最主要的,延庆项目采用的是塔式聚热方式,但当前国际上主流技术是槽式,这意味着这个项目的推广示范意义非常有限,将来搞槽式发电,还得从头做起。其次,搞1兆瓦的电站,投入就是1.2个亿,如此高的成本,试问如何进入市场运营?总之,现在我国的热发电没有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也没有形成产业,就连企业方面,大声嚷嚷的居多,实际介入的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太急功近利,应该踏踏实实把科研工作做好。”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