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宿州市聚焦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方法,通过高位推动、网格管理、结构调整、科技赋能四大举措,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高位统筹聚合力,压实责任抓整改。宿州市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严格遵循“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原则,建立市领导联系包保机制,同时强化街道、社区属地责任,确保各类污染问题整改落地见效。各重点行业监管部门坚决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要求,主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织密四级网格网,联动调度提质效。为实现环境监管无死角,宿州将环保工作从街道延伸至社区,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责任制管理体系,达成“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目标。坚持“一日一会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约谈”工作机制,加强对县区、园区的督导力度,按程序开展约谈与督办,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防治工作体系。
调整能源结构,绿色项目显双效。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宿州市推动全市3家煤电企业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其中,国能宿州热电有限公司熔盐储热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示范工程,并获批国家发展改革“两重”建设项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亿元。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约1.28亿度、减少碳排放约8.5万吨,增加供热能力220万吨/年,年合计收益约45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科技赋能治污,精准监测强支撑。宿州市不断完善大气现代化监测管控体系,整合常规站监测网络、移动源天地车人监管、组分站与立体监测体系,持续提升全域覆盖能力,实现移动源监管数字化突破与臭氧前体物溯源能力强化,进一步加强监测数据应用与“测管联动”成效。先后引进中国环科院、中国环境总站等科研团队,开展大气重污染动态成因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及重点企业问题诊断等工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坚实技术支撑。目前,全市已实现233家单位自动监控联网,自动在线数据传输有效率达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