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泉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决策部署,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的思路,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迈上新台阶。至去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达4456万千瓦,占全省的45%;新能源装机达3351万千瓦,占全省的53%,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新型储能140万千瓦,占全省的34.4%。
酒泉市以打造“酒泉亿千瓦级世界清洁能源谷”为战略定位,编制《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布局规划》,精准绘制市域内项目及可开发资源分布情况,引导新能源科学开发、合理布局;着眼优势优质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集中布局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立足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加速构建。去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达430亿千瓦时,占全省的58.4%;就地消纳电量从2021年的66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125亿千瓦时。“陇电入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国家能源集团甘肃巴丹吉林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酒泉市紧盯目标企业、定制化政策、投资机会和产业链项目“四张清单”招大引强,金风、明阳、运达、东方电气等全国风电行业排名靠前的整机制造企业区域总部接连落地酒泉,风电主机、叶片、塔筒三大系统全面实现本地化生产,年可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从2021年的15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65亿元。酒泉经开区被认定为全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代表性园区。谋划引进总投资411亿元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392亿元的宝丰多晶硅等旗舰项目,形成产业耦合效应,新能源消纳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布局绿电交易、新能源直连、离网运行等技术模式的氢能赛道,促进了新能源、氢能产业和传统工业融合发展。坚持大型基地、支撑火电、特高压通道“三位一体”发展,全市调峰和输电能力持续增强。
酒泉市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深化“六必访”“包抓联”“白名单”等机制,保障企业用地、用水、用工等要素需求;持续强化政银企沟通对接,引导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增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推动产品供应链整合,促进省域、市域内企业大中小融通发展,主动帮助企业跑订单、拓市场,区域内产品整体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