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中国船舶集团“加”出海洋经济绿色新动能
发布者:xylona |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 | 0评论 | 1672查看 | 2022-11-11 16:13:29    

image.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提出“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强调“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领域的排头兵、骨干力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坚决履行保军强军首责、引领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挥好军工、船舶技术溢出效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强力推进海洋科技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经营,应用产业方向更加聚焦、结构更趋优化、效益明显提升。自重组整合以来,中国船舶集团积极践行海洋强国战略,重点突出海洋装备产业强链,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海上风电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发展壮大以风、光、氢、储、液化天然气(LNG)装备等为主体的清洁能源装备支柱产业;以“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技术应用”为引领,积极培育新兴海洋经济装备产业,推动“海上风电+深海养殖+海洋文旅”海洋经济体系化融合发展,切实履行好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链链长重大历史责任;积极推进基于创业链的“前瞻需求+资本+技术”模式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专精特新产品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清洁能源装备、新兴海洋经济装备、专精特新产品为主体的应用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贡献船舶力量。


聚焦“绿色+”


推动清洁能源装备持续发展


image.png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自国家“双碳”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船舶集团坚定不移地把发展风、光、氢、LNG等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作为重点方向加强统筹谋划,深化资源重组,全力以赴做强做优“风电+”清洁能源等高端装备产业,为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image.png


风电产业方面,中国船舶集团2004年开始进入风电领域,目前已形成以中船风电、中国海装为龙头的风电产业集群,构建了涵盖风场投资开发、风电整机集成与制造、配套装备设计与制造、风场设计与工程建设、风场运营维护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中国海装”“双瑞叶片”“重齿”“澄西塔筒”等知名品牌。近年来,中国船舶集团深入实施海上风电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中国海装相继研发了陆上2兆瓦~6兆瓦风机、海上5兆瓦~10兆瓦风机,16兆瓦海上风机完成关重部件及样机下线,8兆瓦、10兆瓦海上风机斩获百万千瓦订单;大力研发适应深远海的浮式风电装备,形成了满足各类需求的海陆风机系列产品体系;以风场开发带动风机装备产业发展,近两年累计核准风电资源近300万千瓦,带动风机订单近百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在应用产业领域的支柱地位初步形成。


依托完备的自主研发和一体化设计能力,中国船舶集团风电产业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配套。中国船舶集团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行业最强的海上风电特种船舶设计与建造能力;叶片、发电机、齿轮箱、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陆上主流风机产品国内配套率达100%;大功率海上风机国产化率超过95%,打破了欧美国家的关键技术垄断。其中,具备2兆瓦~10兆瓦陆上及海上风电叶片的设计和批产能力,10兆瓦-SR210型叶片以102米的长度再次创造了中国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型风电齿轮箱的研制均为国内首创,5兆瓦齿轮箱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具备10兆瓦及以下各型风力发电机设计制造能力,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和高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依托海工装备研制能力基础,中国船舶集团在海上风电基础及安装运维装备研发制造方面优势显著,具备海上升压站、塔筒、海上风电基础等领域自主研制与配套能力,是国内海上风电建设领域研发船型最多、系列最全的船舶集团。


依托强大船海能力,中国船舶集团形成了集海上风电工程勘察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保障等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和能力,从水下勘察到海上安装、机组研制到配套生产、风场开发到运维保障、示范运行到标准制定,始终引领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方向,有力促进了国家海上风电发展战略落实落地。2021年9月,H210-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制成功,开启了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平价上网新时代。


image.png


光热产业方面,2016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依托舰船动力技术优势开展光热产业的培育孵化,承担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10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国内装机容量最大、储能时间最长的槽式光热发电项目,目前已通过国家能源局示范性验收并实现商业化运营。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和持续的研发试验投入,全面形成光热电站系统集成能力,多项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初步培育形成了国内光热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光热技术自主可控。


同时,中国船舶集团发挥光热储能的调峰优势,积极布局含光热发电熔盐储热系统的风光热储一体化综合能源领域,推进“风电+光伏+光热”“新能源+储能”等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同时,中国船舶集团持续推进优质光热场址资源储备,作为推进风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储备,在行业内形成了比较优势。


氢能源产业方面,中国船舶集团用好舰船动力技术的溢出效应,已初步形成了氢能源制、储、运、用领域较为完整的装备和技术体系,水电解制氢装备形成了系列化产品体系。其牵头承担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车用快速动态响应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项目,具备燃料电池设计开发、测试评价和工程化研发能力;60千瓦级车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随整车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向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60千瓦~80千瓦级氢能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循环泵完成样机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获得中国船级社(CCS)最新表征型式认可证书。同时,中国船舶集团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开展海洋氢能、海上风电制氢等重大项目综合论证,强化氢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image.png


LNG装备产业方面,基于技术转化和海上LNG储运技术延伸,中国船舶集团突出“以海为主、海陆联动”发展思路构建LNG装备产业链,从LNG运输船到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及再气化装置(LNG-FRSU),从双燃料发动机到海陆LNG关键装备国产化配套,在LNG产供储销体系领域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装备和技术体系,在LNG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了体系化的装备研制能力,具备关键设备研制配套能力。目前,中国船舶集团已交付国内首艘大型LNG-FSRU,建造交付的LNG装备在“绿色珠江”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首台套大比率双速控制LNG防爆起重吊机实现示范应用。


image.png


特别是近年来,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国船舶集团在LNG产业链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9万立方米LNG薄膜罐成功签约河北河间LNG调峰储备库工程,标志着LNG薄膜罐技术实现国内首次陆上应用;LNG大口径智能装卸系统、LNG供气系统、LNG加注趸船分别在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项目、690FEU箱船项目和“气化珠江”项目上实现了国产化首台套签约,LNG装卸车撬、全国产化LNG气化器实现批量应用。


深耕“蓝色国土”


抢占海洋装备领域制高点


image.png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经济以其在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引领新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作为我国海洋装备研发制造的主力军、骨干力量,中国船舶集团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军工、船舶科技成果的溢出效应,在海洋文旅、深海养殖、海上风电和深海装备等新兴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大型邮轮、观光游船、智能游艇、观光潜器、养殖工船、大型智能深海网箱、文旅养殖平台、大型漂浮式风电、水下采油树系统等一系列装备技术成果,已成为蓝色海洋经济装备技术创新引领力量。


当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以深远海养殖为标志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逐步兴起。中国船舶集团聚焦深海养殖装备产业的发展,探索深海养殖工厂发展模式,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深海网箱、养殖工船等装备和设施,逐步建立了大型深海网箱、养殖工船等平台设计和系统装备研制、制造和工程总包的能力,确立了国内领先地位。2017年9月,中国船舶集团向挪威SalMar公司交付全球首座半潜式智能化渔业养殖平台“Ocean Farm 1”号;2018年5月,成功交付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座全潜式大型智能渔业养殖网箱“深蓝一号”,该网箱2022年在黄海海域收获三文鱼400吨,创造了全球首个在温暖海域利用深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成功案例,初步探索了由大型智能网箱集群组成的深海养殖产业园模式。2020年9月,3000吨级养殖工程试验船投入使用;2022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智能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


image.png


中国船舶集团正在结合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融合发展“深海养殖+海上文旅”产业协同新业态。2020年7月,大型养殖网箱+海上休闲娱乐平台“耕海1号”在烟台正式投运。该平台集中国船舶集团深海养殖装备、海工平台和大型邮轮集成创新技术应用于一体,是国内外首创的多功能休闲渔业平台,构建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新业态。目前,中国船舶集团研制的两艘13.55万吨大型邮轮正在建造;研制的国内首艘自主航行智能游艇将于2022年年底交付,填补我国在高端智能游艇领域的空白;成功研制600米水下观光潜器,正在研制1500米水下探险观光潜器。


2021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在海洋装备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基础上,结合蓝色海洋经济需求旺盛、带动力强、区域融合发展等特点,从供给侧入手,研究提出了“海洋文旅+深海养殖+海上风电+海洋信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概念,论证形成了《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总体方案》,并在调研基础上相继编制了海南、广西、辽宁、浙江、福建等省市蓝色海洋经济整体解决方案。


强化创新引领


专精特新产品培育提速推进


image.png


“专精特新”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2022年,“专精特新”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船舶集团紧紧扭住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牛鼻子,依托科研技术、装备制造、人才等优势,把资源要素配置聚焦到国家战略需求产业方向,大胆探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基于创业链的“前瞻需求+资本+技术”模式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布集团公司应用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名录,引导成员单位聚焦主责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同时,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产品或产业,补齐产业链短板,确保供应链安全,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


深入落实国资委中央企业三年改革行动,结合应用产业发展实际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中国船舶集团推进实施了应用产业“1+3”专项行动,滚动实施了五批专精特新创业培育试点示范项目,23个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业培育试点示范项目建立了“双创创业特区”,打通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2021年度24个项目新增营业收入合计约15亿元,新增利润1亿元,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首台套交付,部分项目已初具市场规模。


image.png


中国船舶集团所属6家科研院所和9家生产企业为主构建起应急产业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和试验验证的产业链优势,打造出以“中国应急”上市公司为产业龙头,逐步形成具有船舶特色的“应急交通保障”“多灾种应急救援装备”“信息化技术集成”“应急物资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培训”等六大应急能力体系。


一大批专精特新产品实现重大突破。应急医疗救援装备成功揭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科技部等3项国家级重点研制攻关与示范项目,在福建、云南等地批量交装驰援疫情防控。同时,中国船舶集团还围绕专精特新优势产品产业,形成了电池、特种气体、钛材料、智能仪表、高端焊材等一批行业单打冠军。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下一步,中国船舶集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统筹稳增长、强创新、调结构、抓改革、控风险,持续推进“四个一批”建设,突出海洋装备强链、延链和补链。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和工程、新兴海洋科技装备等产业,打造若干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单打冠军企业,加速形成科研院所发展一个或数个优势产业、工业企业发展一个或数个特色产品的发展新态势,壮大培育支柱产业,孵化专精特新产品,深入推动应用产业“1+3”专项行动落地见效,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装备、新兴海洋经济装备、专精特新产品为主体的应用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引领打造新蓝色海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image.png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