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能源低碳转型需破解“五个错配”
发布者:admin | 来源:人民政协报 | 0评论 | 2652查看 | 2022-08-11 14:53:14    

“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成功实施创世界纪录的100%绿电7日、9日、15日后,2020年又实现了31日100%清洁能源供电,上线国内首个绿电感知平台。2020年开展绿电三江源百日100%清洁能源供电系列活动,覆盖三江源地区39.5万平方公里的16个县、1个镇,近23万电力用户,刷新清洁供电世界纪录。


至2021年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0.83%,新能源装机占比61.36%。特别是集中式光伏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光热装机21万千瓦,全国第一,为今后我省乃至全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谈及青海省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时,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同德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青海省做了哪些实践与探索?刘同德表示,青海省举全省之力,以“发展理念高定位、服务全国高站位、清洁低碳高比例、多能互补高协同、产业技术高标准、市场开放高水平”的战略定位,探索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部署开展了“六大行动”。一是清洁能源开发行动。围绕水、风、光、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品种,明确了推进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深度挖掘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潜力、打造国家级光伏发电和风电基地、推进光热发电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地热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发展。


二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行动。围绕加强省内骨干电网建设、打造西北区域电力调蓄中心、推进跨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率先打造零碳电力系统、提升需求侧响应水平,引领全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行动。


三是清洁能源替代行动。通过部署电能替代、清洁取暖、绿色交通、绿氢应用、城乡用能等行动,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四是储能多元化打造行动。从推进储能工厂、抽水蓄能建设,发展新型储能、建设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打造多元协同高效储能体系。


五是产业升级推动行动。依托光伏、储能、水电、风电前沿技术应用,形成绿色技术和标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引领发展清洁能源衍生产业。加快绿电发展,打造零碳电网,建设零碳产业园。


六是发展机制建设行动。通过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保障清洁能源消纳、引导绿色能源消费,深化青海省“能源革命”,构建市场化发展体系。


在刘同德看来,青海省在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也面临一些阶段性共性问题,需破解“五个错配”的问题。


一是电源结构错配。近年来全国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逐年提升,调节资源日趋紧张。青海省尤为典型,光伏发电异军突起,灵活调节电源不足,靠自身调节能力难以满足运行需求,极度依赖省际互济以提升调节能力,电力系统缺乏稳定电源支撑。


二是网源时空错配。全国大型新能源基地,都不同程度存在配套电网能力不足、时序衔接不匹配,跨省跨区通道建设滞后等问题。


三是生产消纳错配。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主要特征表现为能源资源“西富东贫”,消费“东多西少”,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心逆向分布。青海省经济规模体量小,本地消纳能力十分有限,没有形成电源规模扩大和产业负荷增长的良性循环。


四是储能周期错配。面对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带来的压力,国内普遍采用电化学储能作为配套储能方式。这种储能成本高、寿命短、产品单一,未能形成短时、中时、长时不同周期、不同技术路线的综合效益,不利于新能源发展,也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须的大规模、长时储能需求。


五是绿电价格错配。我国西北地区新能源平价上网电价普遍较低,如青海省平价上网电价0.2277元/千瓦时,为全国最低。外送新能源落地电价普遍低于当地火电基准电价,未体现出“绿电”生态价值。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