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观点
​“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外延型、扩张型平面发展向高质量立体发展的转型,”近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公开演讲中谈到。从“平面”发展到“立体”发展,能源转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能源转型的路径选择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杜祥琬院士。
2018-12-18 14:39:45
​“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全面对接《巴黎协定》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六方面内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治本之策。”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在此期间联合举办主题活动,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行动计划》,并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智库联盟。
2018-12-13 18:05:02
​12月12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8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致辞时表示,电力转型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转型也是主动求新求变的创新过程。这实际上是根本性的、系统性的变化。
2018-12-13 09:38:11
​12月10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亚洲开发银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角”碳市场边会活动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ith Birol),世界银行副行长劳拉·塔克(Laura Tucker)等出席边会并致辞。
2018-12-11 09:52:38
2019年即将到来,中国光热市场恐将在这一年迎来重大拐点。宏观层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凸显;微观层面,首批示范项目带来的市场空间释放过半,后续新增项目存在不确定性;
2018-12-10 17:52:51
近年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能源管理体制需要不断深化改革,逐步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因素,以适应发展了的经济基础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的能源管理体制对促进能源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电力和铁路、民航、通讯曾被称为四个垄断性行业,它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力部演变成政企不分、厂网不分的国家电力总公司。
2018-12-10 16:23:30
窥见改革,是对既往格局的重塑,是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是理想与现实的协调再平衡。电力市场化改革更是这一改革逻辑的多方位诠释。作为新一轮电改的重头戏,电力市场化改革不仅涉及地方经济、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等多方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增量配电改革、售电侧改革等多项配套改革的推进进程。
2018-12-07 13:54:20
​通过招标机制确定电价已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定价的趋势,并带动了风、光等已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和电价的大幅度下降。本文总结了近两年国内外风电、太阳能发电招标定价机制的实施进展情况,对比分析了电价水平;利用调研数据,从资源条件、投资运维水平、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关键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降成本空间,并提出降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政策措施建议。
2018-12-05 14:50:12
11月1-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中-重度污染,PM2.5浓度急速上升;11月12-15日,39个城市拉响重污染警报,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289微克/立方米;11月23-26日,河北、山东、山西等北方多地再度陷入橙色警报……进入采暖季,重污染天气出现的频率与污染程度双双增加,雾霾接连杀下“回马枪”,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质疑随之四起。
2018-12-04 16:59:59
2002年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电力工业飞速发展,装机容量从2001年的3.386亿千瓦增加到2012年的11.44亿千瓦,赶上了美国,成为世界上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电网从六大区域电网基本互不相联到形成包括西藏和海南岛在内的全国联网。但毋庸讳言,对电力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仍争议不断。也有人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甚至认为不成功。
2018-11-30 10:24:36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