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用电量走低 结构优化是主因
来源:金融时报 | 0评论 | 2743查看 | 2015-08-19 09:56:00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0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结束此前三月的连涨态势。

  与此同时,7月份,铁路货运再创新低。根据近日铁路部门公布的数据,1至7月份,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98112万吨。从单月数据来看,7月份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27889万吨,相比6月份2.81亿吨的运量,环比略有下降。

  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微观指标持续走弱,而宏观经济仍在合理区间运行,这看似“背离”的现象背后凸显出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的向好格局,而这正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重工业占比较高,对大宗物资运输依赖较大,再加上我国工业企业多在东部,而能源与原材料多集中在西部,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扩张时,也会带动铁路货运量增加,因此运输大宗物资的主动脉——铁路的货运量就成为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微观指标。同时,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较大,达到70%,也被视为能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微观指标。而7月份铁路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指标走弱,显示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企稳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的现状。尤其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出现负增长,也被业内专家解读为“经济复苏偏弱和多雨气温相对偏低双重‘夹击’的结果”。

  “当前我国进入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短期内对于经济的影响比较明显,反映在用电量上就是工业用电的回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

  然而仔细剖析不难看出,在整体低迷的数据中,仍然蕴含着结构调整的动力。

  从用电量上来看,7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3.3%,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3.8%。结合此前发布的上半年数据,上半年1.3%的全社会用电增速中,第三产业上拉了1.0个百分点,居民用电上拉了0.6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则下拉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3%。显示出今年以来我国用电增长动力正从二产向三产转变的积极态势。

  从铁路货运量上来看,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煤炭需求增长进一步放缓进而导致铁路货运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也是造成货运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传统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增长,电力等能源需求也应该有所下降。”周大地说。

  此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也指出,在经济上升期,增长速度加快的时候,往往是重工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的重工业上升速度更快,用电弹性是不断提升的。反过来,当经济下行的时候,重工业下滑速度更快,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工业下滑更快。在工业结构中有一个数据,6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0%左右,但6大高耗能工业的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的60%以上。

  他进一步分析说,近几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一个大调整,以前存在着西煤东运,但现在很多发电厂建在西部,不需要西煤东运。企业进行优化布局以后,厂就建在原材料所在地,材料不必要像以前那样来回运输。另外,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高速公路过去1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航运也增加了运量。有些货物运输可以多样化、分散化,不一定走铁路,水路比铁路运费还便宜。多种运输的分散化也是铁路货运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由此可见,从表面上看,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指标的表现也许欠佳,但蕴藏其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而这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新格局。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