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的个中滋味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 0评论 | 4318查看 | 2015-01-30 10:22:00    
  “这里距离延庆县城还有很远的距离,暖气通不过来,冬天我们就不过来做实验了”,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储能与电网应用技术研究组组长唐西胜站在延庆微网项目的门口说道,脸避开北风吹来的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经常会专门去延庆给微网项目做导览,然后再返回市里位于中关村的研究所。

  一拨人离开后,这个占地约100亩,位于北京市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微网示范区又恢复寂静。风机叶轮被锁住固定,在北京冬季的北风下纹丝不动,国内首个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塔高高矗立,数十个太阳能聚光阵列亮晶晶地向着北京上空少有的蓝天。

  延庆微网项目的闪亮和寂静,是目前国内微电网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待运转的项目

  北京延庆微网项目由国家能源局、北京市政府、延庆县政府共同投资,延庆县发展改革委与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建设,由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EPC联合体负责实施。

  在国内已建成的20余个微网项目中,北京延庆微网在主导者上是个特例——它是唯一一个由政府牵头的微网项目,而其他项目多出自电网公司(或子公司)之手,少数为研究机构、新能源企业主导。

  延庆微网项目真正运行以后,有意于并入当地配电网的,属于联网微电网,可以达到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所说的“削峰填谷,提高分布式能源利用率,发展友好型电网”之用。

  这类包含于大网之中的“联网微电网”还有天津中新生态城,河北省光、储、热一体化协调运行微网示范工程,以及新疆吐鲁番新城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区项目等等。

  相比起来,更具经济性的可能是另一类微电网项目——孤岛微电网,在尚未有主网连接的偏远地区、海岛地区,建立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自发自用型微电网系统,避免过去成本较高的柴油发电,或建较长的输电线,以解决孤岛及偏远地区用电难的问题。

  已经投入运作的海岛项目包括浙江南麂岛分布式能源离网型微网、广东珠海大万山海岛新能源微网和广东东澳岛风光柴储微网。而陆上偏远地区则有西藏的阿里地区狮泉河水光储互补微网项目等4个项目,青海玉树州、海北州3个微网项目,新疆的新城新能源微网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两个分布式/储能微网项目等。

  但联网微电网和孤岛微电网之间并不是非你即我,吐鲁番新城微网项目的运作方式就是“自发自用、余量上网、不足部分电网调剂”。

  现有的微网项目多启动于2011年能源局“十二五”规划提出之后,能源局“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有计划地推进30个微网示范项目。

  到目前为止,“十二五”仅剩一年,现已建成的微网项目呈现参差不齐的样貌。诸如广东的大万山、浙江的南麂岛孤岛微网项目已经产生效益,在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问题上颇有成效;亦有延庆这样建成但未运转的项目。而天津中新生态城微网,房地产商借此为概念的喧嚣似乎已经盖过微电网本来的初衷,一位来自英国的电力工程师在参观过天津生态城项目后,表示“并没有看到特别实质的内容”。

钱从哪里来

  无论运转与否,建成微网基础设施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这些钱来自哪里?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是天津大学微电网实验室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不比电网公司有足够资金,学校来做的话,资金可能不足,就要去“要”经费。

  比起尚未运转的延庆微网,天津大学微电网实验室微网项目相对成熟,其依托“973计划”进行建设,有光伏、风力发电、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发电系统及铅酸电池、锂电池等储能系统以及中间的变压变流器。在用电侧则更进一步。实验室在用电侧建立了一个民宅,内有智能家电及集成器,把智能从微网控制一直延伸到了用电智能化。

  “我们自己有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很早就成立了,一部分靠经费(去做项目),一部分靠公司盈利来平衡成本”,王成山教授向记者介绍其负责的天津大学微电网实验室。王成山教授在微电网领域有多年经验,也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之一。

  相对于大部分成本需要走项目经费的天津大学微网项目,电网或能源企业推进下的项目经费则相对充裕。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就提到,解决孤岛用电对电网来说是好事,电网当然愿意去推。

  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吉角村微电网和那曲地区丁俄崩贡寺微网就是国电集团所属北京华电天仁电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主导。西藏阿里地区的两个微网项目也是在国网对口援建下投产。

  人口数量300余人的广东珠海大万山岛屿微电网项目则是南方电网牵头。初始投资278万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南方电网。

  投资主体并不单一的情况也非常常见。福建湄洲岛总投资约2400万元的微网项目则是由国家电网莆田供电公司、福建电科院组织,中国电科院、许继集团配合建设。海南三沙的永兴岛500KW微电网项目,是由海南天能电力承建,而天能电力是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英利能源联手成立。永兴岛项目资金相当程度来自于“金太阳”项目拨款。

  这些微网项目通常是受到国家能源局、科技部支持的,项目主导者会就此去申请一定的政府财政支持。此外,企业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有一部分资金来自于诸如能源基金会这样机构。

补贴依赖

  大万山海岛距离大陆39公里,高峰负荷为810千瓦,在可再生能源微网建成之前主要靠柴油发电。当地风能和太阳能充足,年平均风速在6.89米/秒-7.58米/秒,最高可达70米/秒,风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

  根据王成山教授的介绍,大万山岛微网初始投资278万人民币,目前用户电价是0.33元,每年运营成本56万元,卖电收入85万元,净收入29万。王成山提到,“项目的内部回报率很低,不超过8%(在补贴扶持的情况下),现在项目营收无法完全覆盖成本,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示范项目无法商业化运营”。

  即便是对解决孤岛用电起到大作用的微网,也仍是补贴温床上蹒跚学步的婴儿。

  王斯成也认为,“中央政府需要提供初始财政支持,但长远看来需要通过电价来提供补贴来维持运营”。

  然而“补贴”又很微妙。上海电力学院的校园微电网项目,于2011年10月启动百亩校园微电网工程建设,而在今年年初,储能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与模拟柴油发电机系统项目由于“技术参数有重大变更”,决定此项目流标后重新招标。“其实这是在找名目花钱”,一位参与过一个“金太阳”项目的人士评论到。

  但事实是,没有补贴,微网项目的确寸步难行。王成山教授认为,启动资金很大程度上靠补贴,没有资金支持,很难展开项目。

  “补贴”一词在2014年11月中旬的天津国际微网大会上出现的频率大概仅次于“微网”二字,清华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研究所的孙凯博士就有问道:“未来补贴怎么来?补贴有没有滥用?”

  此外,微网商业化必然面临储能商业化的门槛,而储能技术尚未成熟是国内外公认的事实,储能无法商业化,微网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就远非一朝一夕。

  “在经济性的问题上,现在的政策是没有针对储能的,对增量储能的成本是没有补贴的,真正发展微网的话必然会加上储能,加上储能的话这成本一定会上去,但是这种经济问题如果没有政策支持的话,发展不好。”王斯成表示。他也认为,政策应当更新,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现有政策是“不合算”的,整体性的政策应当细化到储能等具体环节中。

微网的冬天

  除了微网本身的孱弱之势,市场环境也加剧了微网的尴尬处境。

  “从政策上来讲,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一个政策是允许微电网作为一个独立运营商,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可能它只是在技术上做微电网,但在商业上仍然是国家大电网来进行交易”,王成山教授表示。

  这也是国内外电网新技术发展的不同之处。事前补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在巨额补贴问题上是一笔算不清的账。在储能领域有多年经验的创业者杨洋就向记者提到,国内总是过分强调技术是否先进,而美国更在乎产业化之路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