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发电有望迎来爆发期
来源:经济日报 | 0评论 | 3188查看 | 2014-09-15 09:48:00    
  太阳能光热发电商业化应用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引起各方关注。我国光热发电产业至今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然而,光热发电在中国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技术上看,我国与国外差距不大,近几年在研究领域有不少突破性进展,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前面。但从商业化运作来看,由于电站建设及电价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产业化进程。

  企业争相布局

  8月27日,全球最大光热发电储能材料基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由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分三期投资80亿元建成100万吨熔盐项目。而就在距此不远处,由中国核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进军光热发电的中广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刚刚在7月1日正式动工,该项目也是国内光热发电产业近年来首个开工建设的大型商业化项目。

  8月28日,记者驱车在德令哈工业园采访时发现,就在中广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一路之隔,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家实现工业化运行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已于去年底正式并网发电。对从央企到民企接二连三的光热发电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开始兴建的现象,我国第一位太阳能光热发电博士、首航节能光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姚志豪兴奋地说,我们认为2014年将是中国光热发电起步的元年,这个巨大的市场在等待着投资者。

  图为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一期10兆瓦发电站一角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长兼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诺卫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柴达木盆地属于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区,适合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仅德令哈地区适合太阳能开发的面积就在500平方公里以上。近年来,这里布局的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并网发电,下一步海西州将大力推动太阳能光热发电这一新的发展形式。他表示,深圳爱能森在德令哈建光热发电储能材料基地,是青海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这拉开了光热材料制造、光热装备制造、光热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等光热发电系列产业链落户青海的序幕。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不仅在青海,去年以来在我国西北部沙漠及沙漠化地区,东起内蒙古西至甘肃,有关部门已批准20多个光热发电项目,目前多个项目已在前期准备中。

  商业化前景可期

  太阳能光热发电商业化应用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引起各方关注。2007年,西班牙政府颁布了合理的太阳能光热发电上网电价,催生了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应用热潮,全球太阳能光热发电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太阳能光热发电装机容量稳步上升。

  我国太阳能光热资源丰富,西北大面积的地区处在“太阳带”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占我国总面积2/3以上的西北地区太阳能光热发电可装机潜力约16000兆瓦,我国的这个储量与美国相当。以年发电量来讲,我国潜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量为42000兆千瓦时,而目前我国年各类发电量约为5000多兆千瓦时。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黄湘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说,我国广大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超过330万平方公里,如果以1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面积布局光热发电,就可以满足目前全国的用电量。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试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马重芳教授说,从技术上看,我国与国外差距不大,近几年在研究领域有不少突破,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前面,特别是熔融盐蓄热与传热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确保了中国站在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制高点上。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产业优势在中国,是中国的强项,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我国企业已进入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关键部件开发方面涌现出一批企业,国内已基本可全部生产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关键部件和主要装备。而且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长,加速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消化钢材、铝材、玻璃、水泥等当前的过剩产能,并可拉动矿料、保温、机电、机械、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并能推动发电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发展,扩大就业。姚志豪说,这是中国制造业的一次机遇,一旦撬动了产业,将会是一个上万亿的装备制造业大市场,且有可能是又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千亿元市场待开发

  据记者了解,我国光热发电产业至今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然而,光热发电在中国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十年前我国就已有首个商业光热发电运作项目。当时,光热发电先驱“德国太阳千年公司”总部技术人员和中国区代表积极推进鄂尔多斯50MWe槽式电站的前期工作。2011年,该项目由一家央企中标投资建设。然而,由于定价方式不尽合理、中标电价明显远离理性数值,该项目长期处于搁置状态。

  不过,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发改委价格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职能部门先后召开了两次关于光热发电的座谈会,对推进我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政府将光热发电业的发展重新提上日程,也使光热发电开发商们重拾了信心。

  目前,手握多地项目资源的五大电力公司和中控等民营开发商正摩拳擦掌。有分析认为,经过前期的示范阶段,太阳能光热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按照我国政府此前规划,到2020年实现3吉瓦光热发电装机的最低目标,以单位千瓦投资成本下降到3万元计算,到2020年,我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中广核太阳能总经理韩庆浩表示:“未来前景看好,现在的重点是想办法把德令哈这个项目做好。”

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当今,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从能源战略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角度寻找稳定、可靠、可控、绿色并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热发电因其与前些年兴起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发电原理、形式等方面相迥异,带有蓄热系统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可以灵活调度使用,实现连续稳定发电和调峰发电,能保证发电功率平稳和可控输出,具有并网友好的特性,成为可担当基础负荷电力的重要来源。

  然而,同其他一切新能源一样,在光热发电起步阶段,价格高企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是国内目前光热发电的主要瓶颈之一。而观察欧洲、美国以及印度、南非等各太阳能光热发电走得快的国家和地区,都是相继采取了补贴或扶持政策。

  我国也十分重视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发展。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颁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均把太阳能热发电明确列为重点优先发展方向。但由于多方面在整体认识上尚不到位,造成实际政策引导的缺位,致使我国在研究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离得近,在商业化实践上与世界先进国家差得远,从而在电站建设及电价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产业化进程。

  响鼓还需重锤擂。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给出太阳能光热发电的阶段性过渡电价,重新启动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建设特许权招标。同时,给予综合的投融资、税收政策引导,优化利用西部大开发资金。此外,还要加强电网建设规划。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决定西北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光热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后,需要大规模东输、南送。因此,在推进西北部地区太阳能光热发电规模化进程的同时,必须加快规划并建设电力输出的高速通道。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