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德国背后的“肮脏”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4756查看 | 2013-07-24 11:37:00    
  欧盟能源政策催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结果,比如对德国来说,如果今年发生的一切不被视为悲剧的话,那只能说它更像一场闹剧。

  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ISE)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国燃煤电厂今年上半年贡献了全国52%的电力需求,而燃气电厂和风电的发电量则有所下降。燃煤电厂的发电量在2013年的前6个月增加了5%,达到130.3太瓦时,而燃气电厂的产能却大降17%,至21.9太瓦时。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收集的数据来自德国统计办公室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

  情况正在变得更糟。德国不仅在修建新的燃煤电厂,而且还在使用褐煤。褐煤是一种介于煤和泥煤之间的软质褐色煤,它燃烧后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灰质比普通煤炭更高。德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褐煤产地,这些煤炭的开发正在采用会导致更多烟尘排放的露天开采方式。自诩为“大自然朋友”的德国就这样欺骗着世界。

  一位观察家这样写道:这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公关成就之一。德国努力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获得最多的环保声誉,却在修建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多的燃煤电厂。如果中国正在关注此事,那么中国应该记录下这个案例。

  这是一个容易获得西方绿色褒扬的手段,只要你一边坚持建造大量太阳能板,一边一如既往地建造燃煤电厂。人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情景,新闻头条标题写着“某国50%的电力来自太阳能发电”,与之相对应的却是碳排量持续飙升。

  德国的本质问题是复杂的。德国的天然气价格跟俄罗斯油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这种联系的强度一直有增无减,这与德国极度反感水力压裂技术有一定关系,要知道德国是这种技术的应用先驱,上世纪50年代就曾有过尝试。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德国宣布全面弃核。为弥补核电减少导致的电力短缺,德国政府提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35%,并在2050年达到80%。在弃核的大背景下,低迷的欧洲碳市对煤炭的抑制作用正在不断削弱,同时美国本土无法消化的煤炭又大量流入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这使得柏林有更多理由大量使用煤炭满足电力需求。

  与此同时,德国为世界所知并不是因为低纬度和充沛光照,德国太阳能的蓬勃发展与政府的强力补贴政策有直接关系。太阳能发电成为白天需求高峰时段的有益补充,燃气发电则提供了工作时段以外的早七点至早九点和晚五点至晚七点的电力。

  但这恰恰是让情况变得复杂的原因。除了太阳能,德国的风能资源也非常充沛。但风电的间歇性更加明显,远没有德国2000万千瓦的太阳能值得信赖,因为太阳每天落下之后总会照常升起。

  风力发电成本高昂,却并不能带来人们所期盼的电量。结果出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阳光灿烂时,德国要亏本向欧洲出售过剩的电力,因为政府要支付给可再生能源生产商固定补贴;阴天的日子里,德国却要依赖褐煤发电,碳排放因此有增无减。

  问题的根源在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产生的能源无法储存,导致昂贵的风力发电看起来似乎成了高气价的联合受害者。数据说明了一切:今年上半年,风电装机下降10%至22.4太瓦时,而太阳能发电仍保持在14.3太瓦时,水电装机提高3%达到9.2太瓦时,同时核电装机也上升1.8%至46太瓦时。

  水力发电在今年上半年有所提升,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今年初的灾难性洪灾。而洪灾是否与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所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则众说纷纭。

  但今后如果还有评论家、学者或者各国环保人士仍打算以德国作为前进的榜样时,请对照现实,德国是能源转型的榜样吗?恐怕称之为一场能源浩劫更为恰当。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