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疫”,电力应急管理水平应如何提高?
发布者:lzx |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 0评论 | 2860查看 | 2020-03-12 10:52:58    

岁末年初,一只“黑天鹅”的降临,让2020年的开局荆棘满途。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打破了鼠年春节的欢乐祥和,引发了从公共卫生领域波及经济生产、社会秩序、居民生活等全方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一场举全国人民之力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打响。


如果说灾难本身难以预测和防备,那么当灾难来临时,今天的我们如何面对灾难,决定了我们在灾难之中是否能够向死而生、逆势突围。


在过去数十年里,电力行业在抗击雨雪冰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经验,构建了成熟的管理体系,锤炼了过硬的精锐队伍。但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远远超出了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曾经面对的自然灾害。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之中,电力行业作为社会运转和稳定全局的坚实后盾,表现可圈可点:3天,雷神山医院通电;5天,火神山医院通电;3小时,方舱医院通电,高质量、高时速、高效率地打通了疫情防控的“生命线”,为前方医疗战场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但需要正视的是,此次疫情的发生深刻地提醒了全行业,电力应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必须保持常态。电力行业是一个正在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密切融合的传统行业,没有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万全之策,只有与时俱进、常备不懈,把“事到临头”的处置能力与恢复能力运用到极致,方可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


增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前哨


应急管理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作,电力应急管理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套完善的电力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漫长的抗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中,我国应急能力不断提升。从2002年我国首次启动电力体制改革开始,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对电力应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厂网分开、电压等级不断攀升、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推进、新增机组大规模投产,电力的系统复杂性上升,加上自然界的“不测风云”和难以预料的外力破坏,电力系统性安全因素逐渐突出,电力安全和应急管理势必要从单纯的战术中跳出来,站在战略高度开创新的格局。


这一新战略的发力点在于一种理念的转变:应急能力建设应从“以事件应急为中心”转变为“以风险管理为中心”。


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从本质上是增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前哨,是对应急管理第一道防线的加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从根本上防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形成与爆发,是一种对突发事件进行超前管理的体系设置,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但这一理念在实践中贯彻得还是不尽人意,在实际应对中基本还是‘救火型’的。”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所侯东羊说。


17年前的非典“黑天鹅”给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带来的巨大威胁,让人们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安全风险和应急管理的体制、方式、手段和效率等需要全方位升级。2008年,接连发生的雨雪冰灾和汶川地震密集地考验着我国电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更加全面的电力应急预案和体系。


2018年,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从2008至2018,这十年中我国电力供求形势逐渐逆转,能源电力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短缺问题,而是安全、低碳、高效乃至低成本供应。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系统的不断升级,大规模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新能源大量集中接入的特点日益突出,电力系统逐渐由信息与能源单向流动的电力网络,转向以电为中心、多能协调、信息与能源双向互动的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运行控制难度加大。


全面加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力应急管理水平势在必行,无论是应急管理责任体系、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还是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应急产业的支撑保障都亟待更新和提升。


电力应急的社会属性凸显


和自然灾害中的电力应急有所不同,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电力的“社会属性”前所未有地被带入,社会危机因素的层级高于行业专业层级。“在雨雪冰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事件中,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电力应急的重点、难点在于电力抢修和供电恢复,需要组织人员大干快上加以解决问题。


而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中,电力设施没有受损,也没有发生停电事故,但电力的‘社会属性’前所未有地被带入,比如,疫情防控机构用电需求增加、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提高,但参与应急的电力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所吕梦璇说。


在疫情暴发的紧要关头,武汉参照2003年北京“小汤山”模式,建设雷神山、火神山两所医院。300多名建设者夜以继日,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雷神山医院7千米高压电缆和26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顺利通电;紧随其后的火神山医院经过施工人员5天5夜的鏖战,克服恶劣天气对施工带来的影响,于1月31日顺利通电,医院采取了双电源供电的设计方案,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供电稳定性。


在两家医院投运后,武汉供电公司除了供电保障服务队员24小时值守外,还对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启动智能视频监控,对用电设备实施实时监控。


抗击疫情,口罩是医务人员作战的“铠甲”,是普通百姓防身的“盾牌”,口罩等医疗物资和防护用品保质保量供应,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所在。由于口罩等医疗物资的需求量激增,许多物资生产企业生产压力大,生产量成倍提升,不仅需要24小时加班加点全线生产,甚至需要新建生产线。


为了给企业生产“加足马力,火力全开”保驾护航,各地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与国家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如何在不停电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并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用电设备巡查,主动上门为企业设备进行用电安全检查。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仅用4天时间就为一家口罩滤材生产企业完成了外部电网改造,实现了两条线路供电,为企业生产用电上了“双保险”。


非常之疫下的非常应对


应对非常之疫,需举非常之力。电力企业既要保障人民群众和疫情防控机构的安全可靠用电,同时还要防止疫情在直接承担保供一线的电力人员中蔓延。尤其是处于疫情核心区的电力企业,其防控任务异常艰巨。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完整展示了武汉的电力调度员在封城后封闭工作的故事,其防控之严格、倒班之艰辛可见一斑。


武汉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位于疫情最为严重的汉口。为了确保疫情暴发后相关医院、指挥部门、居民用电的万无一失,12名坚守岗位的调度员,吃、住、工作都在一栋大楼里,不与家人接触,不跟外界接触,最大限度减少他们被传染的几率,工作节奏也由原来每天三班倒、每班8小时的运行模式改为两班倒、每班12小时。这不只是对调度员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思想、体力、耐力、意志的全方位考验。


在《焦点访谈》的采访中,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主任曾海燕表示,电力调度员的专业性决定了他的不可替代性,保障66家疫情防控医疗点的安全用电,是调度员最最操心的事。


实际上,调度运行人员和调度指挥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从国调到地调,整个调度系统都实行隔离和备班制度。正月初四,国调全体调度员便离开家人,分两组开始进行预防性隔离居住、值班。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调服运行人员的紧急预案是应急实战之中的经验总结。运行人员身处生产第一线,直接担负保电重任。保护好他们,维护社会运转和疫情抗击的电力需求才有保障。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处于疫情较严重地区的国调、华北调度、南方调度、广东调度等都制定了特殊情况和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并安排了备用调度中心,确保在调度员减员或调度区域因污染被封闭等极端情况下,基本调度业务不中断。


需要执行调度指令、负责机组运转的各大发电厂一线运值人员同样实行备班制和全封闭管理。2月1日农历大年初八,上午9点20分,福建省调度中心给华能福州电厂当值运行值长下达了并网指令:“省调令3号机组2月2日晚高峰并网。”


接到省调通知,福州电厂立即行动起来,将完成跨年度C级检修工作、已处于备用状态的3号机组立即启动起来。


大战关头,整个电力行业全员皆兵,发电企业全力投入保发电、保供热、保燃料供应等工作,为各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电力、热力保障:三峡集团全力保障湖北省电、热、气能源供应,华能、大唐、华电、国家能源、国家电投、中核、中广核、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广东能源、浙江能源、协鑫集团等电力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有效做好各地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电网企业对居民和防疫有关重点用户欠费不停电,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发布支持疫情防控及供电服务保障十项举措,对湖北和武汉采取“特事特办”的资源支持,南方电网公司为防疫重点企业提供最高级别供电,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供电服务六项保障举措,全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合力全面形成。


大展身手的新技术与新业态


近年来,“云大物移智”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带来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支撑。


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大显身手,不仅为政府掌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科学安排电力调度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以用来监测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用电负载、小区人员流动等情况,助力精准施策、科学防疫,大大提高了供电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电力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及用户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协调联动、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


“充分运用能源数字经济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是此次电力应急中的亮点,比如在停电事故,以及疫情防控需新建临时电力线路中,可通过数字技术快速分析出新建位置、原因,并给出应急抢修施工方案,为全国各地处理类似电力事故和疫情防控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国网能源研究院互联网所王轶楠说。


对于保电任务最为艰巨的湖北地区,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尤甚。疫情发生后,国网湖北电力除了要保障全省居民正常用电需求外,还需要对全省272家定点医院(含17家方舱医院)、598家发热门诊、1030家集中隔离点、121家防控用品生产企业、171家医护支援队伍住宿宾馆、397家市政及其他等2589家重要用户供电线路进行特巡保障。快速处理配电网故障及时消除隐患,成了摆在该公司面前的严峻考验。


国网湖北电力基于用电采集系统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将农村配电网主线、支线及台区掉电信息纳入配电网实时监测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台区掉线和停复电、线路停复电、台区异动等,并通过在线表格图形展示,提前预判故障点并进行主动检修,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1月25日至2月18日,国网湖北电力通过配电网实时监测系统,主动发现各类故障和隐患700余处,平均每起故障可提前30分钟确定故障点、提前筹备抢修事宜,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抢修效率,降低了员工感染风险,有力支撑了防疫期间保供电工作。


备受瞩目的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自然是保电的重中之重。雷神山医院供电保障专班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天候、无死角巡视工作,在雷神山医院医疗区范围内,10台环网箱、28台箱式变压器全部安装摄像头,24小时远程巡视监控。医院外围的线路、设备则由调度控制中心和运检部门固化电网运行方式,将无人机巡视、值守人员现场巡视和远程监控相结合。


既可确保保电人员“零感染”,也实现了涉保设备“零缺陷、零故障、零闪动、零跳闸”的目标;火神山医院同样装上了“千里眼”——24只专变负荷控制终端,保电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智能系统远程监测电力设备运行情况,通过对实时负荷、电流、电压曲线等数据进行分析,预判用电异动和隐患,进一步提高供电保障队的应急响应速度,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外,处于行业变革风口的综合能源系统在电力应急响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及时发挥,也让业界对能源电力发展“多能互补”的规律“眼见为实”。“基于综合能源系统中以电为中心的多能转换过程,因时制宜开展基于油、气、热等其他形式分布式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服务,如防疫医院采用分布式空气源热泵作为清洁供热和取暖设备、规划基于移动式储能应急电源车的应急系统电气设计方案等举措实现了能源供应绿色高效。”王轶楠说。


绷紧安全风险和应急建设之弦


应急管理是一项长线工程,需要长期投入。无论是持续深化的电力体制改革、加速推进的低碳绿色转型还是跨界融合的能源电力形态,都决定了未来电力应急管理所需要面对的挑战必然是复杂的、巨大的和长久的。此次疫情的发生,更加深刻地验证了这一点。


国网能源研究院互联网所王春明认为,经历了这次刻骨铭心的疫情后,电力应急需要调整认识论,不可把小概率或极小概率事件简单归结为“非常态”,在实际的投资和项目等安排上不给予重视,在能源转型的研究中,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才完整。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不断深化,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方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在结构调整和改革推进的动荡期,能源电力系统性风险持续加大,这其中潜藏着的内在冲突和矛盾或许是孕育“黑天鹅”的因素。“比如为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而提升电网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稳定性的下降,那么电网系统具有多大弹性和承受力?我们现在心里并不是很有底。这类问题还是要从理论层面得到根本解决。”王春明说。


从举全国之力的疫情防控战阻击战来看,电力行业,乃至各行各业之间都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联系,自身安全防护对社会运转有着深远影响,电力应急,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在研究电力应急理论时不能只局限于技术维度。“我们需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契机,将社会科学领域的有益成果,尤其是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领域的理论,与电力技术领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加以指导未来的电力应急救援实践。”王春明说。


此外,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兼顾到电力应急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有效配置,是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应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市场化的本质是通过充分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经济效益,而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响应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电力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在市场化进程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电力应急因素,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板凳甘坐十年冷,预防不作半句空。此次疫情防控中电力行业普遍反应较快,也证明了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在不断提升。但疫情平息之后,在风平浪静的日常之中,仍然要绷紧安全风险和应急管理的弦,持之以恒地完善电力应急的管理体系,丰富理论研究,培养人才队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惟有居安思危,方能转危为安。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