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资客绝不能犯的N个错误
发布者:林霆 | 来源:南方周末 | 0评论 | 3879查看 | 2013-01-26 14:21:23    
  过去十年内,在新能源投资这场赌局中,职业赌客的风险投资人对赌场风水的判断、赌桌的选择上都存在一定失误。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真正大规模介入新能源领域,是以新能源进入电站的应用为始,时间不超过十年。十年虽不长,但中国新能源产业却上演了一场疯狂的“马术大赛”。

  有意思的是,在马儿飞奔的时候,没人愿意想这马到底该怎么养、怎么骑、怎么赛,如今马儿跑瘫了,是停赛,杀马,还是他法?养马(赌马)的投资人、骑马的企业家、赛马的政府各有想法。

  在当今新能源产业哀鸿遍野之际,作为职业赌客的风险投资人,更应回望过去,认真看看在这场“赌局”中曾犯过的错误。

  首先,对赌场的风水(宏观环境)的判断过于乐观激进,这种激进的预估源于对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超乐观判断。

  新能源是对传统能源格局和利益集团的挑战,可以这么说,在政府还未向传统能源公司征收巨额碳税、新能源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之下,新能源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小三”地位。相当一段时间里,新能源还是政府和传统能源公司应对环境舆论压力的点缀。别以为大家都说你(新能源)漂亮温柔,你就以为可以和老大(传统能源)平分秋色,老大虽然难看粗鲁,可现在还得靠她挣钱养家。

  从新能源投资路径来看,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最早启动。外资在欧洲看到了市场,返回国内找制造,但外资在2009年之后对新能源投资就开始谨慎了,所以外资对市场的预估并没有犯太大的错误,外资的损失主要是在对早期技术的投资上,他们对新技术在新能源行业所需的产业化周期估计不足。

  内资背景的基金在新能源投资上是损失最大的,他们对周期性没什么概念,喜欢跟风,喜欢跟政府走,喜欢搞规模,不做产业研究,即便做也做不好,对国外的情况了解甚少,吞下苦果是必然的。比如,深圳的几家著名本土PE(私募基金)都不约而同地在2010、2011年投了众多太阳能企业,有的还号称要全产业链布局,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之前2006年前后投资的太阳能公司在A股上市了,觉得是好行业;二是被太阳能产业在2010年短暂的小高潮给蒙蔽了,以为又是好几年的大高潮,结果2011年下半年一下子就滑下来了。

  除了对赌场的风水判断失误外,还有就是赌桌没有选对,也即没有选择新能源产业链上可持续的一段。中国的新能源投资大多选择最容易的那一段:制造。这好比去赌场就往老虎机前一坐,不需动脑筋,简单动动手即可。

  这就形成一个现象:投资的公司只要买回来设备,马上就开始生产、拼成本,而拼成本又不会从技术、材料、工艺上突破,千军万马只抢一条路:规模。结果是只要市场一出现波动,产能开不足,则会立刻带来规模越大,摊销越大,成本越高,利润越低,竞争力越低,产品越卖不出去,现金流越差的恶性循环,再加上高杠杆的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一逼债,想不倒闭都难。

  当然,突破性技术研发之路的确不是一般风险投资和小的产业资本能赌得起的游戏。2011年硅谷那家融了十几亿美金的薄膜太阳能公司Solyndra破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中国走技术之路可以,但一定是走已经产业化的成熟技术的改良型研发和替代进口的国产化研发,这条路没有产业化的风险和市场风险,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产业链的选择,除了从改良型技术入手取得竞争优势以外,还有一个风险小的出路就是选择贴近用户那一端。离市场和用户最近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对市场的错误预估,市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可以马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以减少由于错判市场而带来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端虽没有什么技术壁垒,但有市场壁垒和经验壁垒。

  新能源产业真没什么希望了吗?完全不是!从长远来看新能源一定是朝阳产业,只是前几年发展得太猛了,把本该20年稳步走的路用百米冲刺的方式在短短六七年就冲下来了,如此冲法,不死人才怪。未来有两个因素将会带来下一轮新能源产业的高潮:一是新能源出现重大技术突破而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二是世界出现新的能源危机。不过,即使触发因素出现了,高潮也不会一下子就来,有足够的前戏才可能有足够持久、足够大的高潮。

  现在,这个行业只能该流血的流血,该截肢的截肢,实在挺不过去断气了也只能认命,至少行业通过流血牺牲得到了深刻教训,而不是谁都想跳进来干几年就能当个首富、上个CCTV十大经济年度人物什么的。

  最后,我觉得可以用首顺口溜来概括新能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人欢喜有人哭,命苦不能怨政府,革命战争论持久,长征路上两万五。”

  (作者系青云创投董事总经理)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